徹底解說臉書、推特、IG如何決定動態消息顯示的順序

2017年08月 33537

 

我們經常滑手機瀏覽社群網站上的動態消息(News Feed)。除了單純按照發文時間排序之外,各位是否知道,動態消息還依照獨自的演算法來顯示文章呢?本篇將以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為例,分別解說各社群網站的演算法如何決定動態的排序,並且分析說明讓更多人看到貼文(增加觸及率)的作法。

 

 

Facebook動態消息演算法

 

什麼是貼文的邊際排名(EdgeRank)?

 

臉書的動態消息顯示分成「人氣動態」以及「最新動態」兩種。「最新動態」依貼文的發佈時間來排列,「人氣動態」則是根據臉書自己的演算法來調整顯示順序。由於臉書預設的動態顯示為「人氣動態」,因此,大部分的用戶目前都使用這種顯示方式。

 

「邊際排名」是臉書過去控制人氣動態的方式,其影響顯示順序的因子共有3個,分別是親近度、權重,以及時間衰變。

 


 

不過,臉書現在已不再使用「邊際排名」來調整動態的顯示順序,並且捨棄這個用語,改以「演算法」稱之。同時,影響動態顯示的要素也更加趨於多元、複雜。

 

動態消息如何決定顯示順序?

 

臉書主要以4點來控制動態消息。

 


圖片來源:http://newsroom.fb.com/news/2016/04/news-feed-fyi-from-f8-how-news-feed-works/

 

1. 發佈貼文的是誰

 

第一點是發文的人是誰?大家對這個用戶的文章是否有興趣?這裡所謂的「興趣」,除了來自於按讚、留言等等與互動率相關的因素之外,也包含了點擊與流量。2016年6月,臉書官方公開表示即將更新演算法,將會在動態消息中優先顯示親友的動態,想要藉此改善用戶關注的親友動態被粉絲頁洗版的情況。

 

更新後的演算法重視並優先顯示親友動態,對於企業用戶而言,這點很可能會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也就是說,就算發文者再怎麼努力也改變不了什麼。然而,在這個新演算法的運作之下,如何不要讓專頁的觸及率下降,接下來的3個重點,就顯得相當重要。

 

參考文章:News Feed FYI: Helping Make Sure You Don’t Miss Stories from Friends | Facebook Newsroom

 

2. 其他用戶對貼文的反應

 

第二點即是互動率(Engagement Rage)。假設很多人回應了某則貼文,那麼,臉書便會自動判斷出該文是有趣的,因此容易在動態消息中顯示出來。這裡所謂的回應,包括按讚、留言,以及貼文或連結的點擊、分享等。此外,由互動率的方面來看,按「讚」的其他選項:「大心」、「哈」、「哇」、「嗚」、「怒」,其影響力會略大於「讚」。

 

理由在於,臉書認為單單以「讚」做為用戶的興趣指標,意義上可能過於曖昧,相較之下,由於選擇其他的表情圖示時需要長按選單,因此更能反映出用戶的企圖或情感的表現更為強烈。就這點來看,如果能夠做出可以引導用戶選擇其他按讚選項的貼文內容,提高互動率並且觸及到更多用戶,的確是一個值得考慮的操作方向。

 

案例:UEFA Champions League(歐洲冠軍聯賽)

 

這個職業足球聯盟的臉書專頁就是一個活用按讚選項的成功案例。由下圖可以看出,該貼文將四位人氣球星的照片分成四格,並附上個別的按讚選項,希望用戶依此投票預測當天的最佳球員是誰。由於文章已經事先提供選項,看熱鬧的用戶可以輕鬆挑選,同時也能期待死忠球迷會寫出理由,是一個活用留言欄的好方法。

 

 

3. 貼文類型

 

第三點則是用戶偏好的貼文類型。照片、影片、網站連結、來自其他應用程式或網站的內容等,用戶喜歡並做出反應的文章,隨後也會顯示在動態消息上。

 

4. 發文時間

 

最後的第四點為貼文的發佈時間。貼文越新越容易顯示在動態消息中。然而,若是用戶長時間離線,於下次上線時,臉書會自動顯示被判讀成重要、不受時間影響的舊貼文。

 

以上述4點為主軸,針對每一點,貼文都會被計分,分數越高,越容易優先顯示在動態消息中。

 


圖片來源:http://newsroom.fb.com/news/2016/04/news-feed-fyi-from-f8-how-news-feed-works/

 

避免被演算法牽著走

 

臉書經常更新演算法。為了避免隨著演算法改版而迷失方向,平常就要隨時檢測帳號的狀態,持續發佈能夠獲得用戶回饋的優質內容。

 

 

Twitter時間軸的顯示順序

 

現在的顯示方式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一直以來,Twitter都是純粹根據發文時間,在時間軸中由上而下顯示推文。不過,自2016年2月10日開始,新的演算法會依照用戶的興趣或喜好來選定相關的推文,並優先顯示在主頁的上半部。

 

為何要改變文章排序呢?


原因在於,過去的顯示方式會讓用戶錯過想要關注的推文,而有些用戶因為關注的帳號太多,常常因為文章流動太快而感到困擾,覺得操作不便。導入新功能後的Twitter不會受到帳號規模大小的影響,也改善了文章容易被洗版的狀況,操作上變得更加順手。

 

置頂的「你錯過了嗎」

 

「你錯過了嗎」當中所顯示的推文,為過去曾經獲得回覆或轉推、喜歡等回饋的文章或帳號。
此外,除了新貼文與「你錯過了嗎」,以「上次登入後發生了什麼事」為目的,Twitter也會在頁面上部顯示可能漏讀的推文。


另外,也能自行取消新演算法的「你錯過了嗎」功能。如此一來,便可以讓時間軸會回復成以前的排序方式。不過,由於該功能為預設項目,因此基本上可以推測,多數的用戶應該會繼續使用。

 

 

Instagram的動態排序演算法

 

Instagram何時更新演算法?

 

Instagram於2016年6月更新了演算法。根據Instagram的調查,過去依時間排序的顯示方式,讓用戶錯過了70%的貼文;導入新演算法後,留言、按讚等互動都有所增加。

 

決定動態排序的要素為何?

 

那麼,新的演算法包含了哪些要素呢?
Instagram官方的定義如下:

“The order of photos and videos in your feed will be based on the likelihood you’ll be interested in the content, your relationship with the person posting and the timeliness of the post.”

原文出處:http://blog.instagram.com/post/141107034797/160315-news

 

意思是,「動態頁面上顯示的照片、影片之排序,是依據各用戶可能會感興趣的內容,或貼文的相關性、發佈時間而定。」值得注意的是,Instagram強制更新演算法。也就是說,無法像Twitter一樣依照用戶的意願改回舊有的排序方式。

 

 

總結

 

以上個別解說了Facebook、Twitter、Instagram動態的排序方式。以這三個社群網站的演算法為依據,接著,我們將介紹兩個重點,說明製作貼文內容時,該如何回應用戶需求,讓更多人讀取貼文。

 

貼文的內容必須具備原創性

 

社群網站的動態,由過去的依時間排序,轉變成以用戶的興趣來顯示優先順序。也就是說,重點是必須了解如何配合目標受眾的需求,來編輯貼文內容。因此,可以利用一貫的主題,來吸引有相同需求的粉絲,或者,舉辦活動或有獎徵答等,而非單純發佈圖片、影片,要設法運用具有原創性的內容,才有機會提昇貼文的觸及率。

 

強化與用戶之間的關係

 

從上述三個社群網站的演算法可以看出,社群網站與用戶之間的親密程度,也會影響排序。
其必要條件即是製作出讓用戶主動回饋的貼文。例如,利用貼文舉辦用戶可以一同參與的活動、問卷等,或是撰寫出除了按讚、留言之外,能夠引發用戶行動的內容。在製作貼文之前,若能事先理解各個社群網站的運作機制,相信會讓貼文變得更完善。請務必嘗試看看。

 

 

原文出處:SocialMediaLab

Tags: Facebook, 臉書, 推特, IG, Instagram